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 > 正文内容

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梁襄王问孟子)

不善挽留2022-11-12 02:15故事149

很多朋友对于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和梁襄王问孟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起读《孟子》:是什么让你成为通情达理的人

这篇读《孟子》大开脑洞,认为孟子忽略很多他和梁襄王会面的细节,我们先看故事背景。

孟子费劲心思游说梁惠王,无奈梁惠王年事已高,没多久就寿终正寝,他的儿子梁襄王即位。

孟子只得重新向梁襄王推荐仁政,按照孟子辗转各国寻找明主的劲头,孟子不缺毅力,也不在乎从头来过。毕竟,孟子是以百年不遇的圣人来标榜自己。

但是,孟子和梁襄王只会一次面,就放弃游说梁襄王,这和孟子劝谏梁惠王时锲而不舍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看孟子的讲述:

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后,告诉人说:“远看梁襄王不像个君王,近看也不见他有所敬畏,冒冒失失的就问我:‘怎样能安定天下。’”

“我回答:‘统一能安定。’”

“他又问:‘谁能统一?’”

“我回答:‘不嗜好杀人的人能够统一天下。’”没有人喜好杀人。但当时战争频发,各国国君都崇尚武力,打仗是家常便饭;不好杀人的人指不崇尚武力、能尽量避免战争的人。

“梁襄王问:‘谁会追随这样的人呢?’”

“我回答:‘天下没有人不追随他。大王知道禾苗吗?七八月间干旱,禾苗就会枯萎。若是天空乌云翻滚,下一场大雨,禾苗就会勃勃生长。这种生机,谁能阻止呢?现在管理百姓的国君,都喜欢征伐打仗,如果出现一位不好打仗的君王,天下的百姓都会翘首期盼。百姓归附仁君的势头,就如水往下流那般磅礴不可阻挡,谁又能制止呢?’”

孟子用枯萎的禾苗比喻深陷战火的贫苦百姓。 久旱盼甘露,百姓的共同心愿就是天下大势。谁能利用这个形势,谁就能成为乱世王者。

运用比喻句沟通,用对方已知的事物讲解对方未知的事物,让对方一听就能懂。

孟子对梁襄王的教导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为什么孟子不看好梁襄王?

孟子说梁襄王远看不似人君,看梁襄王在王位上没有威严。就因为形象不好,孟子就嫌弃梁襄王?不是,原因在于孟子看出梁襄王没有敬畏心。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天命:天理,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牛顿定律是天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天理。

大人:知道“义”的人。“义”是天理。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选自《离娄章句下》)

大人,说话不讲究诚信,行动不讲究结果,只讲究是不是符合天理天理。大人发现话说错了,他不会死守承诺,当大人发现行为有误,不会将错就错下去,大人决断事情的标准不是外界的道德准则,而是遵循心中天理。

但我们普通人最好还是不要按照这句话去做,因为不懂什么是“义”,反而会做成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圣人之言:圣人不常遇到,但是圣人写的书却经常看到,圣人写的道理就是天理。

君子敬畏天理,敬畏掌握天理的人,敬畏写着天理的书。能敬畏,就能虚心学习,虚心向大人请叫,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反复钻研,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弥补自己的不足,学达通透。

小人:自以为是,肆无忌惮,经常和世界定律对着干。

小人不知道有天理存在,不尊重大人,把圣人写的名著当废话,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把自己的见识当真理,肆意作为。你告诉他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导他实施仁政,他会认为你说的是放屁,老子什么不懂,用你耍嘴贫子瞎忽悠。

从孟子气愤的语气猜测,孟子见梁襄王的真实场景应该是这样:

孟子依照礼仪拜见梁襄王,一抬头,发现梁襄王斜躺在王座上,笑嘻嘻的向他招手,招呼他走近。孟子大吃一惊,只好拽步上前。

梁襄王从王座上放置的果盘里抓起一把大枣,挑了几颗大的放进嘴里,然后把剩下的伸手递给孟子,边嚼边问:“老先生,寡人日夜忧思如何能安定天下,让天下止戈?”

孟子接过大枣,双手不禁颤抖,简短回复:“定于一。”

梁襄王坐直身躯,抖擞精神,问:“谁能统一?”

孟子假装看不见梁襄王的姿态,回答:“不嗜好打仗的君主能统一天下?”

梁襄王对孟子的回答大感失望,“切”一口气,诘问:“不打仗就想统一天下,谁能服他?”

虽然眼前纨绔子弟如此不成样子,孟子出于对天下百姓尽责,还是耐心用禾苗当例子给梁襄王讲解一番“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梁襄王听的好不耐烦,摆摆手让孟子退下,嘴里吐出的枣核在空中划出一道傲娇的弧线。

上面的场景是对孟子会面梁襄王过程的戏剧化复盘,梁襄王坐上王位时,尚是一个不知民间疾苦,不知天高地厚的权二代。

君没有敬畏不像君,人没有敬畏不像人。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你怎么知道自己知道呢,或许知道的不正确,或许知道的不是全部,所以孔子这里是叫你保持敬畏心,别自以为都知道,要虚心,多倾听,多请教,这才是智慧。

心存敬畏,才会听别人说什么,才能和别人沟通,才能讲明白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说,要对别人保持敬畏,对不知道的东西保持敬畏,这样才能学到东西,才能不断进步。

而没有敬畏心的人就看谁都不服气,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不会进步,一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固步自封。

保有一颗敬畏心,能你成为通情达理的人。

原文: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翻译一下,谢谢

孟子对付梁襄王,首先在于善于察言观色而择言。他见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个国君不像个国君的样子,就是接近了他,也看不出什么威严。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佳,因而讲话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其次在于围绕中心,逐步展开论述。梁襄王的命题是“天下恶乎定?”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他面临的矛盾,步步追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也就以严密的逻辑联系,将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作为一国之君,只有使天下归附,才得人心,这就要爱民保民,绝不嗜杀好战,那么天下归于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揭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跃如也”的讲话艺术,较之捷言尽说更能收到效果。

孟子与梁襄王的故事:孟子怎样教育梁惠王的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文言文翻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见:晋见,拜见。梁襄王:即魏襄王,魏惠王的儿子,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出:出来。语:动词,告诉。望:远处看。人君:君主。就:靠近。所畏:使人敬畏的地方。

孟子见梁襄王时,已是七十岁左右,他先前已经游历了好多国家,见到过许多国家的君主。到梁国后先和惠王有过多次接触,因此这时是他思想很成熟的时期,也是经验很丰富的时候。

孟子见梁襄王,首先在于他善于察言观色。他见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个国君不像个国君的样子,就是接近了他,也看不出什么威严。由此看来,孟子对梁襄王的第一印象并不佳。

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梁襄王问孟子、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59cha.com/ask/1322.html

分享给朋友:

“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梁襄王问孟子)” 的相关文章

孝文帝为什么又被称高祖(孝文帝为什么叫孝文帝)

孝文帝为什么又被称高祖(孝文帝为什么叫孝文帝)

孝文帝是谁?原谅我历史没有学好,好像初一没有孝文帝 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元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皇兴五年八月二十日(471年9月20日),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元宏即位时只有5岁,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冯太后是汉人,对鲜卑人建立的北...

鲁迅为什么要自嘲(鲁迅为什么要写自嘲)

鲁迅为什么要自嘲(鲁迅为什么要写自嘲)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鲁迅为什么要自嘲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鲁迅为什么要写自嘲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

夏水襄陵船为什么也被阻隔呢(至于夏水襄陵的襄陵什么意思)

夏水襄陵船为什么也被阻隔呢(至于夏水襄陵的襄陵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夏水襄陵船为什么也被阻隔呢,以及至于夏水襄陵的襄陵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意思 意思: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节选:《...

江畔老人愁写的哪个时期(江畔老人愁译文)

江畔老人愁写的哪个时期(江畔老人愁译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江畔老人愁写的哪个时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江畔老人愁译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求五首唐代诗人崔颢的诗 全唐诗 卷一百三十 卷130_1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一作游侠篇)】崔颢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

怀在平水韵哪个韵部里(携在平水韵哪个韵部)

怀在平水韵哪个韵部里(携在平水韵哪个韵部)

大家好,关于怀在平水韵哪个韵部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携在平水韵哪个韵部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声韵的平水韵部 上平一东: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

清明古诗杜牧哪个朝代(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

清明古诗杜牧哪个朝代(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

大家好,关于清明古诗杜牧哪个朝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清明是哪个朝代诗人写的 清明是什么朝代诗人写的 1、《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诗是写清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